“长林无树不摇钱”
文/桂涛
编辑/胡艳芬
“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这是清代幻想派诗人胡大川的奇丽想象。这个四川人用他的独特文字描绘巴蜀地区古已有之的“摇钱树”传说。
我生长在南京,从小也对一条关于“摇钱树”的民谚烂熟于心:“摇钱树,长得旺,金银满库人马壮;摇钱树,拴金马,聚宝盆上站金人……”
从西到东,关于“摇钱树”的共同记忆与想象将我和胡大川联系在一起。
树上生钱、钱落似雨,这是中国人对财富的美好想象。我曾以为摇钱树只是神话,直到亲眼看见朋友收藏的一块东汉摇钱树的残片。
那是一段只有硬币大小的青铜树枝,来自成都。枝上4片铜叶小巧玲珑,枝头一个倒三角加上铜须数根,像是要表现出花苞花蕊。枝叶上铸有阳线纹饰,线条流畅,细节丰富,栩栩如生。这段铜枝本属于一棵硕大的青铜摇钱树。
在以四川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地区,已出土数百棵东汉到西晋时期的青铜摇钱树,它们是随葬的明器。摇钱树顶常立一朱雀,羽毛丰满华丽,振翅欲飞。青铜铸成的一层层叶片上除了外圆内方的汉五铢钱外,还有许多吉祥图案:西王母、神山、羽人、力士、九尾狐、天禄、孔雀、熊、凤凰、朱雀、白虎、苍龙、蟾蜍、玉兔、灵芝、嘉禾……它们构筑的“蜀式仙境”寄愿墓主死后灵魂仙化升天,过上富贵、长生、多子的生活。
美国学者艾素珊曾将这些来自近2000年前的“钱树”比作“天梯”,视其为沟通神-人-天地的神木。她注意到,摇钱树的枝叶被呈放射状的铜线条所环绕,于是猜测其寓意为太阳光线,并得出“摇钱树可能是炽热的”这一结论。这让人想起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树——扶桑与若木。
摇钱树的产生不仅与巴蜀地区汉代时的富庶生活与厚葬传统有关,也反映出当时先进的造币技术。这些铜叶叠层铸造,再一片片插在最高达两米的青铜树干上,叶片上还挂有神猴、仙人的铜片,层层堆叠、高低错落,何等恢弘神秘!
朋友的这段摇钱树残枝让我想到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名著《金枝》中的话:世界各地几乎不同程度地都存在原始“树崇拜”的现象。在诞生摇钱树的巴蜀地区不也诞生了更古老的、据信与太阳崇拜相关的三星堆青铜神树吗?
《金枝》中,弗雷泽引用古罗马作家提到的故事,阐释“金枝”是进入冥界的钥匙,象征着复生与转变的力量。作为通天神树的巴蜀摇钱树,则象征着中国古人对财富的向往。
考古学家认为,使用摇钱树的墓主身份从官员到平民皆有,是否使用摇钱树并非依据官爵高低,而是取决于经济地位。换句话说,汉时蜀地,只要买得起,谁都可以将摇钱树放进自己的墓室中,圆一个来世的金钱梦。
至到今天,川西人还会用“钱树子变的”来形容一个爱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