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题:从“回天乏力”到“回天有术”——北京破解超大型社区治理难题样本观察
新华社记者骆国骏、李德欣、熊琳、丁静
这里曾是亚洲最大的居住社区——面积63平方公里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常住人口达80多万人。
这里曾是全国知名的“睡城”,由于缺乏相应配套,职住严重分离,“除了吃饭睡觉啥都干不了”。
这里曾是北京著名的“堵城”,数十万居民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潮汐般的人流车流令交通承载不堪重负。
上学难、就医苦、出行烦、治安乱……20多年间,“回天地区”从当初房地产业的样板工程逐渐沦为“价值洼地”。虽几经修补、整治,终因规划先天不足,喟叹“回天乏术”。居民们纷纷抱怨,更有人频频迁离。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8年8月,北京市出台《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100余项措施渐次落地,剑指民生痛点;一系列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补足发展内生动力?!盎靥斓厍钡睦习傩詹唤龈惺艿健靶腋@辞妹拧保材慷米拧凹颐趴诘谋淝ā?。曾经的“睡城”渐渐苏醒……
回天之变:民生短板加速补齐
清晨7点半,回龙观科星路上,进城的车流熙熙攘攘。王乙星登上公共汽车便戴起耳机学英语,他说:“自打这条路通车,我就不再开车绕行了,每天在公交车上‘充充电’,还能比以前早半小时到公司?!鼻崴上苍靡缬谘员怼?/p>
科星路作为林萃路北延,是连接“回天地区”和北京主城区的重要通道(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科星路作为林萃路北延,是连接“回天地区”和北京主城区的重要通道。早在2009年,大部分路段就已建成通车,唯独中间930多米成为“断点”,而且一断就是11年。
“主要问题卡在五星啤酒厂?!辈角盎靥熳ò唷备卑喑ぱρ医樯?,有400米路段要穿过该厂厂区,涉及复杂的征地拆迁等问题,而且啤酒厂地处邻区,协调难度更大。
“从我家楼上就能看到五星啤酒厂南面空旷的马路,却天天绕着走?!本用穸∠勖担啊靥斓厍懿荒堋靥臁?,我就看这林萃路通不通?!?/p>
随着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力度加大,2019年6月,五星啤酒厂红线范围内腾退完成。今年6月30日,林萃路全线通车。
“路通了,心宽了,现在朋友来家做客,我都会提醒他们走林萃路,既一路畅通又能看看咱‘回天’新貌?!倍∠勖咝说厮怠?/p>
在家门口上一所“好学?!?,曾是多少“回天地区”家长们梦寐以求的事情。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家住天通苑的80后“宝爸”李泽宇,从孩子出生就为今后上学的事情犯愁?!白罱男⊙Р叫幸敫龆嘈∈保9婺R步闲?。曾经打算把这个大点的房子卖了到城里换个‘老破小’学区房,可家里三代人实在住不下啊。”2018年夏天,李泽宇发现,自家附近一处荒废多年的院子有人进场施工了?!八狄ㄐ⊙?,但没想到这么快?!?/p>
这是位于“回天地区”的清华附小昌平学校(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2019年9月1日,一年前杂草丛生的院落和烂尾楼经过装修改造,“变身”清华附小昌平学校挂牌开学,首期招生6个班240余人,李泽宇的孩子就在其中。
“我们是从荒地里‘抢’出了一个学校。”清华附小昌平学校执行校长刘建伟说,学?;菇鸩椒糯笥胖首试?,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来校上学。
市民在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内休息娱乐(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等医疗项目拔地而起;22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完成;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北部园林景观对外开放……两年多来,“回天地区”面貌日新月异,百姓获得感显著增强。
回天之力:上下联动啃“硬骨头”
20世纪90年代末,为落实住房改革、旧城改造、奥运会保障等需求,回龙观、天通苑地区陆续建设居民小区,承接市区居民外迁,为北京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回天地区”在规划时主要满足居住功能,相关配套缺乏统筹考虑。
龙泽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伊然(右)在社区内教老年人使用手机里的社区服务软件(8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一睁眼就处理各种问题,楼上漏水、占道停车、单元门打不开等等,根本停不下来。”一大早,龙泽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伊然就忙得“脚不沾地”。
龙泽苑社区1999年建成,曾获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21年过去,岁月留下的是地面斑驳泥土裸露、大小水管跑冒滴漏、树根把步道拱得坑坑洼洼。
社区工作人员在回龙观龙泽苑社区服务站工作(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针对回天地区居民身边的痛点堵点,北京市提出“回天有我”,市、区政府设立由多部门组成的两级“回天整治专班”,组织精干力量、优质资源下沉一线,形成多方合力,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难题。
“现在遇到困难,我把电话打过去,主管部门回应迅速?!币寥桓嫠呒钦撸衲暌咔橹?,组织部门派干部、城管部门送栅栏、民政部门给帐篷。近两年,体育部门为社区建设了690米健康步道,安装了13套智能健身器材;自来水集团免费为社区更换跑冒滴漏的管道,还修补了部分绿化设施。
“‘回天有我’最初是由‘回天地区’19个社区党支部发起倡议、号召大家从我做起的活动,核心正是党建引领下的全民共治?!北本┦蟹⒄垢母镂敝魅卫钏胤妓担叭晷卸苹平讨?,各部门和昌平区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回天有我’内涵,努力提高精治共治水平?!?/p>
孩子们在回龙观龙泽苑社区内的健身广场玩耍(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虽然社区治理依然有提升的空间,但眼前的变化确实鼓舞人心?!绷笤飞缜唤?,“70后”母亲樊程正和两个孩子在智能健身器材上锻炼,她对记者说:“‘回天’越好,大家建设‘回天’的积极性就越高?!?/p>
回天之术:打造共商共治新格局
“打开水龙头放10分钟,水还是黄的,水压不足大夏天澡都洗不上?!闭庠腔繁崩镄∏用穸嗄甑谋г?。
华龙苑社区建于2005年。彼时,一栋栋居民楼拔地而起,旁边却还是片片农田。市政用水没有接入,使得华龙苑在内的64个小区不得不采用自备井取水。时过境迁,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北京地下水位下降,取水设施愈发陈旧,无法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住楼房用不上干净水,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华龙苑北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翠娟感叹道。
关键时刻还得依靠党组织的力量。经王翠娟多方协调,由社区党支部牵头,物业公司、居委会、业委会及相关企业代表来到社区,共同研究市政用水接入问题,当即定下计划各司其职推进。3个多月后,居民期盼了十多年的市政自来水,终于从各家水龙头里喷涌而出。
由此,华龙苑北里社区“五方共建”工作机制逐步确立,陆续解决了社区大门安装、单元门禁系统改造、一楼水管改造、临时停车场开辟等“老大难”问题。如今小区环境宜居、设施整洁?!昂⒆用且郧白苋拔野峒?,现在他们倒羡慕我的居住环境?!本用窀呃隼鲂ψ潘怠?/p>
市民在“回天地区”一处自行车专用骑行道骑行(8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目前,“五方共建”工作机制已在“回天地区”全面推广开来,使社区实现由“管”到“治”的转变。
12345市民服务热线,让一根小热线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街镇吹哨、部门报到”赋予街道社区更多自主权;社会组织服务基层参与率达70%以上,成为幸福指数的“助推器”。曾经“回天乏力”的感慨,正变为“回天有术”的信心。
北京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建成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党的十九大提出民生领域“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求,北京市自我加压,再增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和安全性这“五性”指标。“七有五性”成为北京市民生领域的标配。
“北京要努力把回天地区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型社区治理样板,让曾经的‘睡城’变为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北京市委主要领导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唤醒昔日“睡城”仍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抓好“回天收尾”,确保三年行动计划中未开工项目年内全部开工;深化“回天有我”,实施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和物业管理两个条例;推动“回天有数”,纳入智慧城市大脑;编制“回天控规”,谋划好新一轮行动计划……
改变的脚步未曾停,“回天有术”续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