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专访:“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构建更加均衡、普惠的世界经济格局——访中科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
新华社记者 王墨盈 傅云威 张骁
当前,世界政经舞台“黑天鹅事件”频发,全球化遭遇挫折,国际合作急需引入新的思维和创新型合作模式,从而激发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一带一路”等中国倡议拉动区域经济合作、增益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断受到与会者热议。
围绕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新形势下,各国亟待突破思维定式,摒弃陈旧模式?!耙淮宦贰弊魑葱鹿屎献鞯牡浞叮欣诎咽澜缇靡刖?、普惠、共赢的新境界。
刘卫东介绍说,以“包容性全球化”为核心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3年多来,所取得的成果已超过预期。目前,该倡议已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并获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中国同4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表明,“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合作理念和模式已逐步受到国际社会关注、认同和支持。
刘卫东指出,2016年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极有可能导致全球化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与此同时,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及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刘卫东表示,在上述新形势下,中国应深化“一带一路”的作用,引领推动包容性全球化;通过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激发世界经济新增长。
他建议,首先,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与沿线国家进行战略对接;另外,打通一些条件成熟的经济走廊,如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同时,通过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改善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双边和多边的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程度。
刘卫东提示说,“一带一路”建设应该遵循市场原则,以企业行为为主,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他建议,应引入第三方合作平台,同欧美国家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针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外产能合作话题,刘卫东强调,产业转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实践证明,中国通过产业转移,促进了中外产能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五通”是关键。谈到这个话题,刘卫东指出,“五通”地位同等重要,但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发挥的作用却有细微差别,需要参与各方悉心把握。
他说,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发展模式、政治经济体制、宗教文化千差万别,若要实现有效的合作,政策沟通是前提,贸易畅通是核心目标,设施联通是基础,资金融通是保障,民心相通则是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