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结婚的85后还有救吗?”
“95后已经开始裸辞了?!?/p>
“00后cos玩家月消过万”……
我们常??吹秸庋男畔?,人们每次提起××后时,彼此间仿佛总有一种“一言以蔽之”的默契。
年少时,我们也喜欢标签。
我是一名95后??剂私庹飧霰昵?,大概是在上中学,就像网络上风靡的那样,我和我身边的朋友用效果浮夸的修图软件给自己的照片加上美妆,用家长看不懂的火星文对话,以此为时尚。
那时,我们自称95后,以此为傲。青少年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就是建立自我认同感,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将要去到哪里,以及在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然而,中学时的我们往往只能埋头于课本,难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此时,95后这样一个标签,简单粗暴地告诉了我们,我们是怎样的人。
我们视自己为95后的一员,喜欢这个“很酷”的标签,理解和共享95后的社会价值评价意义——当95后做出成绩时,我们开心得像是自己取得了成绩一样。当有人指责95后时,我们会感觉自己也受到了否认,感到愤怒和委屈。这正是社会身份认同的三个维度:归属认同、归属情感、归属评价。
长大后,我们更愿意做自己。
然而,当我们长大,却越来越不再喜欢这个标签了,因为我们见识、接触、融入进了更多元的世界。
一个群体往往会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我们在大学选择某一专业,就跟同班同学学到这一专业的基础共识;加入学生组织,大家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走上工作岗位,对企业文化心有认同……但95后这种类别的群体比较特殊,它划分的标准是出生年代,这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就像即便是在中学时喝同一杯奶茶、看同一本小说的好朋友,也会在长大后渐行渐远,95后这一群体,变得越来越具有异质性。
相较于长辈,95后的成长“更有个性”,有文化相续的和平环境、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更自由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有逐渐升高的父母离婚率、全球化的暴露和冲击。
群体认同当然也更“有个性”,随着社会生活的逐渐开放,自媒体使“权威”不再单一,95后的生活可选项爆炸式增长,属于95后的标签也更多,因此在建构自我认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更注重每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主观能动性。
所以,当我们不再被统一的标准束缚住手脚时,我们看到,有的“95后”白手创业,得到用户的认可;有的95后醉心公益,将青春年少奉献给公共服务;有的95后热爱传统文化,穿汉服、教汉语;也有许多95后,虽然没有作出了不起的成绩,但他们都在勤勤恳恳地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小目标脚踏实地。
这些人,能被一个标签概括吗?
也许有人说,“别总是说积极的,你们95后就是有人裸辞、秒辞啊”,这样的事件的确发生过,但因为个别事件,就对一整个社会群组的知识、观念和期望形成了刻板僵化的印象,而忽略了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其实是会妨碍对他人作出正确评价的。每一代人都会有许多种模样,如果仅仅用一个年代标签就抹杀他们的个性,那就大错特错了。
“别叫我85后剩女,我是兼职忙碌的斜杠青年,不恋爱是我的选择,一个人,我也过得风生水起。”
“别叫我裸辞的95后,我不是玻璃心,我是找到了更有价值的工作,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工作有什么意义?”
“别叫我二次元00后,我爱cosplay,它是我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我也有收入来支持自己的爱好,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p>
祝我们每个人的度特定,都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也祝我们不用在意社会的片面评价,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殷锦绣)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