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5月9日电 题:雪峰山下新事多 “冇禾田”长出“脱贫果”
新华社记者白田田
雪峰山北麓,湖南溆浦县葛竹坪镇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大片延续千年的梯田群。让人费解的是,梯田群中有一个奇怪的地名:冇禾田村。当地方言中,冇即没有。历史悠久的水稻种植区,怎么会是“冇禾田”?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冇禾田村。熟悉村里历史的老人潘松兴揭开了谜底:传说先民在此开荒种田,可有一年,眼看丰收在望,最终稻谷却变成了干瘪的空壳谷。村民们怀疑,这是山神在作怪。传来传去,就有了“冇禾田”的村名。
当地农业科技干部解释,这些梯田夹在几座大山之间,常年云雾缭绕,病虫害易发,偶尔有大风甚至冰雹,历史上出现“冇禾”也不足为奇。
前些年,“冇禾田”再次出现。不过,这次与“天时地利”不再直接相关,主要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低、年轻人外出打工、田园渐渐荒芜……一些延续千年的梯田慢慢失去活力,“田园将芜”成为珍爱土地的老人们的担忧。
这种担忧没过多久,“冇禾田”迎来转机。近年来,随着产业扶贫的推进,冇禾田村发展起特色种植业,一些抛荒的农田重新种上经济作物,产出不高的土地有了可观的收益。
52岁的李忠生见证了冇禾田村的变迁。李忠生说,20世纪80年代末,种田只能够自己吃饱,“口袋里没有多余的钱”。他发誓要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生活。从此,李忠生不再像祖祖辈辈那样以种田为业,而是外出打工,走南闯北做木工活。
2009年,有了一定资金积累的李忠生回到冇禾田村,决心帮助家乡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和别人一起在冇禾田村开荒拓地,投资建设猕猴桃合作社和基地,李忠生主要负责田间管理。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这种自然条件反而成了种植猕猴桃的优势。
近年来,产业扶贫政策越来越好,猕猴桃基地面积也扩大到1000亩,每年带动40多个贫困群众务工,同时联结10多个分散种植的贫困群众。果树采取生态种植方式,施有机肥,人工除草。产品经绿色食品认证,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打入了“北上广”市场。
在李忠生的带动下,一直种植水稻的贫困户李群章改种了5亩猕猴桃。政府提供产业奖补资金,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李群章算的账简单明了:一亩稻谷只能卖1000多元,一亩猕猴桃产值至少3000元,效益实打实地高出不少,“没想到啊,‘冇禾田’长出了‘脱贫果’。”
贫困户吴文再同样完成了转型。以前,他家的梯田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和黄豆,没有多少经济效益。2016年,吴文再加入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移栽25亩大血藤,并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集食用、药用、绿化、观赏于一体的大血藤3年挂果,今年将有产出,一亩产值预计可达数千元。
除了经济作物,传统水稻种植也有了“升级版”。据了解,冇禾田村和周边的山背村等村庄被纳入“花瑶梯田”景区规划范围,这里将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梢栽ぜ诓痪玫奈蠢?,金黄的稻浪梯田也将成为“值钱”的风景。
如今,冇禾田村和周边两个村庄合并成为鹿山村,并于2018年脱贫摘帽。“冇禾田”这个小地名将慢慢成为历史,而改变的,又何止是名字呢?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