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正如今年的主题“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所关注的那样,技术的发展与驱动,至少可以为“尊重传统”与“开发未来”之间提供一种解答。
“国际博物馆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旨在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的活动,时间定在每年的5月18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协,随后每年均组织纪念“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
踏进大英博物馆的大厅,英国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诗句静静地镌刻于浅灰色地砖之上,“让你的双脚,在此后的千百年里,都站在知识中间?!闭驹诓┪锕葜醒?,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此刻相连,人类文明记忆的光芒绵延不绝,穿越时空的阻隔耀眼闪烁。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博物馆,依托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年轻”。让文物“说话”,与观众互动,吸收先进的数字信息化技术,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中的创新因子。文化与科技联袂,将一个个走出玻璃柜、立体“可触摸”的博物馆送至观众面前。
触手可及
让更多人迈入博物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观众。展厅入口处的环幕上循环播放着超高清技术拍摄而成的介绍影像,从中国的长城走到斯里兰卡的锡吉里亚古城,又从锡吉里亚古城转至阿曼的巴赫莱要塞……生动细腻的画面,将一幅绚丽多彩、博大精深的亚细亚文明画卷,于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环幕前,秦始皇兵马俑的画面令多年前从老家西安来到北京从事教学工作的吴先生夫妇兴奋不已?!拔颐呛芟不缎郎透鞯孛谰?。屏幕的画面效果很棒,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时看展览只看实物但无人讲解,了解的并不透彻,这种超高清屏幕的画面形式搭配讲解更为直观?!狈蚱蘖┬ψ哦约钦咚怠?/p>
科技元素的深度融入,也让学习文物鉴定专业的王闪有了更多启发。在她看来,将先进技术用于文化遗产的展示与?;?,调动参观者的多种感官,也可以增加观展中的沉浸式体验,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
将文物“玩转于掌心”,让亚洲文化在指尖跃动。交互式显示屏前,观众可以任意拖动13个国家近60件文物的图片,随着手指的滑动,360°转动的文物上每一处纹络和细节都清晰可见。同时,展厅内还设置了手“托”文物、扫码即可带走与展品合影的创意设备,让观众拥有了与展品“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前来观展的美国游客格温·贝奈特对记者说,策展中需要考虑到多层次观众的观展需求,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到博物馆,让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触摸”到展品。她同时谈到,中国的博物馆在10年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让她印象深刻?!拔胰ス澜缟虾芏嗖┪锕?,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恰好就在中国,那时博物馆里的观众不多。现在,看看周围,这么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人们有机会看到不同的世界,也能对历史有更好的理解,中国做得非常好!”贝奈特说。
技术多元
策展联通馆内馆外
多种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博物馆策展之中,早已成为目前办展览时的必选动作。
早在几年前,陕西历史博物馆就已将VR技术用于唐代墓葬壁画的展示中。观众将手放入感应区,就能轻松实现方向控制,仿若穿梭于真实的墓葬里。通过深层次挖掘人工智能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湖北省博物馆在2018年元旦期间推出了“国宝讲解机器人”,为其四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进行讲解。在交互设计支撑下,机器人可以为游客智能解答有关文物的“前世今生”。仅在假期3日内,“国宝讲解机器人”的互动量就已超7000次,游客满意度达93%。
在贵州省博物馆,青少年数字互动馆热闹非凡。对于这些面庞稚嫩、活泼好动、初进博物馆的孩子们来说,“愿意来”“待得住”或许更为重要,展览设计中的交互环节即是重点。
“快,再快一些!”伴随着儿童用力挥动双臂奋力“划舟”,墙壁大屏幕上的龙舟宛如离弦之箭,不少成年观众也被吸引而来,跃跃欲试。“我们在展馆的一些交互体验设计中,运用了全息投影、体感捕捉等技术,并融入不少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因素。让孩子们在‘玩’中也能有所学、有所悟?!惫笾菔〔┪锕莩铝姓估啦恐魅瘟跣愕ざ员颈钦咚?。
整合技术资源,强劲助力展览,不只是让观展行为更“潮”,也能够拓展博物馆的展示维度,实现线上线下、馆内馆外联动。去年9月底,百度公司的“AI博物馆计划”在包括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馆等在内的10座博物馆陆续落地实施,为用户提供文物拍照识别、语音智能导览等服务,大大提升了参观者的相关体验。今后,观展时再遇到知识盲区,“AI一下”,答案将即刻呈现在手机上。
保护文物
实现文明永续留存
对于即将年满600岁的故宫来说,在新技术方面的大胆尝试总能不断给观众带来新惊喜。去年5月,故宫博物院就曾推出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运用多种高科技互动手段,为观众营造出虚实结合、人存画中的独特体验。
古书画界有“纸寿千年,绢八百”的说法,借用技术手段完成的国宝展演,正是在?;の奈锊皇芩鸷吐愎谖幕枨笾湔业降钠胶獾?。事实上,展演中的超高清巨幅互动长卷将原画放大约20倍,采用双8K超高清投影技术,分辨率相当于普通电视的140倍,动态效果展现汴京繁华、市井百态,不失为一种令人称赞的创举。
同时,数字故宫的建设也为历史建筑无法实现100%对外开放提供了解决方案。借助数字博物馆,观众可以在数字地图上了解故宫中任何一栋古建筑的信息,也可以用虚拟现实技术“走进”乾隆皇帝的三希堂,“端坐”养心殿的体验。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化,经历近40年的努力,目前已完成180余个洞窟壁画的数字化采集、120余个洞窟的全景漫游和140多个洞窟空间结构的三维重建。为“墙壁上的博物馆”里文化宝藏传至久远、永续保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第一期30个经典石窟绝大多数都未对游客开放,但在线上,观众可以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笆侄鼗汀弊试纯饫?,莫高窟无惧时空阻隔和褪色风化,美丽永存,焕发出新的活力。
得益于技术的赋能与加持,观众能够与文化遗产距离更近、接触更频,博物馆的参观方式也“更潮更有趣”,展示出与时俱进的发展姿态。(记者 孙亚慧)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