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题:山楂“榨”出红火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
“山楂汁都快卖空了,没想到这么火。”
曾是航天工程师的刘学超回到北京密云老家,和妻子一同创办了一家农业新经济孵化与电商平台。春节前夕,他正和员工们忙着给山楂汁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三年间,一颗颗山楂的变形记折射出京郊山村大变迁。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交界处的张泉村。节日,这里挂起了红灯笼,干干净净的马路、舒适温馨的民宿,已看不出几年前贫困的样子。
“我刚上任时,这里满是杂放的柴堆、破旧的屋顶、乱搭的棚子,山路也不通?!笔比握湃宓谝皇榧?、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季景书说,2016年上任伊始,他便决定修路,路通了、心稳了,发展经济有了基本条件。
走进张泉村村民赵玉普家,83岁的老人正在门口挑拣山楂,院子不大,但十分规整。“我家有100多棵山楂树,2019年结的山楂果都卖出去了,每斤一元左右,仅卖山楂,收入就一万多元?!闭杂衿崭咝说厮怠?/p>
然而,就在三年前,村里产的山楂仅靠少量入村收购的水果商贩对外销售,每斤两毛钱都卖不完。
“我本来有几百棵山楂树,但感到这东西既然这么不值钱,索性砍得只剩下100多棵,现在想起来太后悔了。”赵玉普回忆说,一些年迈的村民自己没力气摘山楂,雇人摘又亏本,干脆弃之不要,就这样,大量的山楂只能烂在地里。
“张泉村是密云区典型的低收入村,如何把这些被浪费的农产品利用起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成为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奔揪笆樗担胺銎兑凶鹧?,不是贩卖‘可怜’。帮扶要有抓手,只有真正打造好产品,才是创收的真路子。”
在北京市科委等部门支持下,村里开始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利用先进的发酵技术等,把村里的山楂加工成山楂汁等产品,并注册村集体企业,创立自有品牌。
2017年,北京张泉达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季景书兴奋极了?!拔腋救∶锟怠荚诖烊灏傩沾锏叫】??!彼?。
同年,“张泉达康”与刘学超创办的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张泉达康”的山楂果汁借助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随着销量蹿升,张泉村的山楂供不应求,于是“张泉达康”将山楂收购范围扩至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大量农民借此实现增收。
“目前山楂果汁在我们的电商平台月均销售额150多万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为????!绷跹С?。在经营电商平台的同时,刘学超还为当地农户培训,建立创业孵化器,和农户们一起“脱低增收”。
如今,在一系列科技扶贫工作中,“张泉达康”等低收入村企业已在电商平台孵化出蜂蜜润唇膏、山楂养身茶、“核栗红”点心等一系列拥有自有品牌的深加工农产品,孵化能力、造血能力以及知名度越来越高。
“扶贫不能只靠输血,而要让贫困地区建立造血机能,融入创新发展大局,实现良性循环。”季景书说。
记者了解到,2016年,张泉村有84户198人,低收入54户106人。截至2018年底,全村已成功实现全员“脱低”。(记者季小波、盖博铭、马岩、赵旭)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